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巴基斯坦原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8月14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省。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巴基斯坦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贸易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和英联邦成员国。
中文名称
|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
英文名称
|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
简 称
|
巴基斯坦
|
所属洲
|
亚洲
|
首 都
|
伊斯兰堡
|
主要城市
|
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等
|
国庆日
|
1956年(丙申年)3月23日
|
国 歌
|
《保佑神圣的土地》
|
国家代码
|
PAK
|
官方语言
|
乌尔都语
|
货 币
|
巴基斯坦卢比
|
时 区
|
UTC+5
|
政治体制
|
半总统共和制
|
国家领袖
|
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总理:纳瓦兹·谢里夫
|
人口数量
|
1.85亿(2014年)
|
人口密度
|
226.6人/平方公里(2012年)
|
主要民族
|
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统称为穆斯林族)
|
主要宗教
|
伊斯兰教
|
国土面积
|
880,254平方公里(含巴控克什米尔)
|
水域率
|
3.1%
|
GDP总计
|
2468.76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
|
人均GDP
|
1333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
|
国际电话区号
|
+92
|
国际域名缩写
|
.pk
|
道路通行
|
靠左驾驶
|
法律体系
|
英美法系
|
国家格言
|
虔诚、统一、戒律
|
地理最高点
|
乔戈里峰(K2峰)
|
最大城市
|
卡拉奇
|
国 花
|
素馨花
|
人类发展指数
|
0.514 (2013年)
|
|
|
历史沿革
古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印度河文明产生在巴基斯坦境内。直至公元前2000年,生活在中亚的雅利安人来到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此后的“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政治中心开始向东转移到印度。
公元前600年起,兴起于亚洲西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帝国统治巴基斯坦西南部的印度河流域地区,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曾率军攻占过此地。
1239年蒙古进军吐蕃,1246年吐蕃全部纳入蒙古汗国版图,1271年蒙古汗国改名元朝,克什米尔地区大部纳入中国元朝的版图。
公元8世纪初,兴起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帝国军队征服巴基斯坦和印度次大陆以西的地区,建立伊斯兰政权,并将伊斯兰教传入,使大批当地居民成为穆斯林。
11 世纪初,巴基斯坦西北部处于阿富汗加兹尼王朝统治之下。
12世纪初,古尔王朝取代加兹尼王朝。
1206年,库特布·艾伯克建立奴隶王朝。
1220年代蒙古大军入侵印度河流域,后成为蒙古大汗国的伊利汗国地。
15世纪后300年间历经了6个王朝(德里苏丹王朝),14世纪后期突厥人帖木儿攻入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帖木儿攻占德里,后裔巴布尔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管辖印度中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部分地区。
近代
1757年后,巴基斯坦和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使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冲突加剧。
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省的“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巴根据《蒙巴顿方案》实行分治。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省,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
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即后来的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正式成立,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1971年3月,东部巴基斯坦宣布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同年12月孟加拉国正式独立。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
巴基斯坦全国领土为880,254平方公里(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印度、中国、阿富汗和伊朗为邻。海岸线长840公里。
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南部沿海一带为沙漠,向北伸展则是连绵的高原牧场和肥田沃土。全国最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这三条世界上有名的大山脉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汇聚,形成了奇特的景观。源自中国的印度河进入巴境后,自北向南,长驱2300公里,最后注入阿拉伯海。
气候
巴基斯坦属于热带气候,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径流季节变化大,为了调节水量,满足灌溉之需,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巴基斯坦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27℃。
资源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GSP)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其中1840亿吨在信德省,占全国总量的99.5%。 巴基斯坦的主要矿藏储备有:天然气4920亿立方米、石油1.84亿桶、煤1850亿吨、铁4.3亿吨、铝土7400万吨,还有大量的铬矿、大理石和宝石。森林覆盖率4.8%。
时区
巴基斯坦位于东5区,首都伊斯兰堡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3个小时。
行政区划
区划
巴基斯坦行政区划包括四个省和两个联邦直辖区(括号内为首府)及克什米尔两个特区;各省分为105个县,县进一步分为乡。
俾路支省(Baluchistan)(347,190平方公里)
开伯尔-普什图省(白沙瓦)(74,521平方公里)
旁遮普省拉合尔)(Punjab)(205,334平方公里)
信德省(卡拉奇)(Sindh)(140,914平方公里)
伊斯兰堡首都区伊斯兰堡)(906平方公里)
联邦直辖部落地区(白沙瓦)(27,220平方公里)
巴控克什米尔分为北部地区(吉尔吉特)和自由克什米尔(穆扎法拉巴德)
主要城市:卡拉奇、伊斯兰堡、拉合尔、>拉瓦尔品第海德拉巴、苏库尔、吉尔吉特奎达瓜达尔港。
首都
伊斯兰堡(Islamabad)(又译伊斯兰巴德)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现代化都市之一,也是具有传统的伊斯兰教色彩的首都。它位于东北部海拔600多米的波特瓦尔高原上,背依马尔加拉山,东临清澈的拉瓦尔湖,南面是一片葱绿的山丘,气候宜人,景色秀丽,距海1300千米。原首都为卡拉奇。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在这里建设新首都,1967年正式迁都于此,1970年基本建成,有人口150万。市南的玫瑰和茉莉公园的夏克巴里山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人口民族
人口
巴基斯坦人口约1.97亿,是世界第六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左右,女性占总人口的48.5%。巴基斯坦人口增长较快,年增长率1.55%,截止2014年9月世界排名第75位。
民族
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其中旁遮普人普什图人占11%,俾路支人占4%。
按照地域和历史文化传统划分,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 、巴丹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在巴基斯坦,人们更习惯于按照地域的概念称四省的人为旁遮普人、信德人、巴丹人(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同样,巴基斯坦还有克什米尔人、布拉灰人、奇特拉尔人和古吉拉特人等人数较少的民族和部落。
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民族,属雅利安人种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壮,多为浅棕色皮肤,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肤,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最富饶的旁遮普省、西北边境省的扎哈 拉和德腊-伊斯梅尔汗以及信德省。主要从事农业、纺织业和制陶业。
希腊人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随大流士的军队来到西北部地区,定居下来。
塞种人的部落早在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就来到印度河流域。他们虽属于雅利安人的东部支系,但他们的文化却不同于雅利安人的文化。
安息人属伊朗人种,其文化也染上了伊朗文化的色彩。
贵霜人大约在公元前170年迁徙至阿姆河和锡比河流域,后征服巴赫特尔,进而攻占喀布尔河流域,最后占领犍陀罗,定都白沙瓦。贵霜人最著名的统治者迦腻色伽赞助学术和艺术,在他当政时期,佛教大振,犍陀罗艺术得到极好的发展。
信德人主要分布在信德省。大部分居住在信德省,一部分居住在俾路支省。属雅利安人种,杂有阿拉伯人血统,是次大陆接受阿拉伯文化最早的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操信德语和乌尔都语。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一部分人从事纺织和钢铁工业。
巴丹人其中85%居住在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一部分住在旁遮普省和卡拉奇。
巴基斯坦境内的巴丹人现有9个较大的部落,即阿弗里迪、瓦奇里、尤素夫扎伊、穆赫曼德 、奥拉克扎伊、哈塔克、卡卡尔、杜拉尼和吉尔扎伊。
巴丹人均讲普什图语,即阿富汗语,属伊朗语系,书法和文法均与波斯语相同,词汇则受印 度雅利安语系影响较深。
俾路支人属伊朗族系。主要居住在信德省和俾路支省,其余居住在西北边境省南部及旁遮普省南部。大多数人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俾路支语是俾路支人的语言,实际上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采取波斯语文体。居住在俾路支 省的俾路支人操俾路支语,而居住在信德的俾路支人多已不讲俾路支语。
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人主要居住在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 自由克什米尔地区.属雅利安人种,亦具塞种人、匈奴人、土耳其 人、蒙古人等北方民族的特点。讲克什米尔语。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布拉灰人是达罗比荼人在次大陆最早的一个支系,其中一部分住在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地区,少数住在信德省境内。
奇特拉尔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奇特拉尔县,操达尔德语。科希斯坦人主要分布在斯瓦特,属逊尼派。卡费尔人主要分布在奇特拉尔县沿阿富汗边境地区,人口很少。
巴基斯坦的巴息人属伊朗族系,信拜火教,人口很少,操古吉拉特语,亦称“古吉拉特人” 。大部分居住在卡拉奇及其他城市,受教育率较高,擅长经商,在巴基斯坦颇有经济地位。
国名国家象征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简称巴基斯坦,是首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作为中国的坚定朋友,与中国“是长期、全天候和多方面发展的友好关系”,中国网民称其为“巴铁”。
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左侧是白色竖长方形,宽度占整个旗面的1/4;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白色象征和平,代表国内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祆教的居民和其他少数民族;绿色象征繁荣,还代表伊斯兰教。新月象征进步,五角星象征光明;新月和五角星还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

巴基斯坦国旗
国徽
巴基斯坦国徽颜色同国旗颜色相同,都是深绿色和白色。顶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图案,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光明和进步;中间是盾徽,盾面分为四部分,分别绘有棉花、小麦、茶、黄麻四种农作物,象征立国之本。盾徽两侧饰以鲜花、绿叶,象征和平。下端的绿色饰带上用乌尔都语(巴国语)写着“虔诚、统一、戒律”。

国花
巴基斯坦国花为素馨花,在中国,素馨花原名耶悉茗花,相传它与茉莉均汉时陆贾自西域引种于南海。五代十国时,南汉末代皇帝之宫女名素馨,喜簪此花,因名素馨花。
国歌
《保佑神圣的土地》,歌词大意:祝福你,祖国,你最美丽,你最神圣。巴基斯坦,你是坚强不屈的象征,你是信仰的干城。神圣祖国的命令,就是人民的力量。民族、国家、政权永沐荣光,实现我们的企望。新月和明星的旗,指引着前进的路。过去的历史、现在的光荣、未来的企望,象征真主的保护。
交通运输
概况
巴基斯坦国内客货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和空运网的增加远远快于铁路。
公路
截止2012年巴基斯坦全境全长26万公里,有各种机动车辆约941.38万辆。巴基斯坦公路客运占客运总量的90%,公路货运占货运总量的96%。
铁路
截止2012年巴基斯坦全境公路全长7791公里。2011年至2012年客运量为4100万人次,货运量为61392车皮。
水运
卡拉奇和卡西姆是两个国际港口,承担巴基斯坦国际货运量的95%。2011年7月~2012年3月,卡拉奇港总吞吐量为2780万吨,卡西姆港总吞吐量1910万吨。
空运
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有民航飞机44架,飞往38个国际机场和24个国内机场。航线总长34.59万公里。四个国际机场分别在伊斯兰堡、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
旅游
吉拉斯岩画
巴基斯坦的山区小镇吉拉斯素以古老岩画而闻名。从首都伊斯兰堡出发,沿着印度河驱车北行约420公里,就可以到达“吉拉斯一期”岩画遗址。在河岸两旁一块块黝黑而光滑的岩石上,当地先民通过简朴的岩画为我们遗留下了早期人类社会广阔的生活风貌。由于被刻画在巨大的岩石上,吉拉斯岩画至今仍然静静地躺在印度河岸边等待人们的观赏。它就象一座露天的博物馆,无时无刻不在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印度河文明悠久的历史。
白沙瓦
白沙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城市布局和建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少,保持着浓郁的普什图文化的特色。白沙瓦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巴拉希散尔堡、吉沙·卡瓦尼商场、开伯尔山口、塔拉、白沙瓦博物馆等。
摩亨佐·达罗考古遗址
坐落在巴基斯坦南部的信德省拉尔卡纳县,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中最能代表当时文化艺术的遗址,在当时语言中是“死人之丘”的意思。布局整齐的城市被宽阔笔直的街道分成大大小小的街区,全城建有十分完备的下水道系统。
拉赫尔古堡位于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由一座带宫殿的城堡、一座清真寺组成其主体,是一座包括亭台、瀑布和池塘的精美花园。城堡内的镜宫由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筑,墙壁皆用白色软玉砌成。
热浪肆虐事件
为进一步减少热浪带来的影响,信德省政府将24日定为公共机关和学校的公共假期。而此前,巴政府已宣布在卡拉奇市实施紧急状态,巴总理谢里夫亦指示国家灾难管理局对卡拉奇当前形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015年6月25日报道,巴基斯坦高温天气持续,酷暑已经造成1000多人丧生,预计死亡人数还会进一步上升。
2015年6月28日报道,在经过热浪肆虐一周后,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已有1233人因高温天气死亡。卡拉奇各家医院总计收治大约6.5万名中暑病人。到目前仍有1923名患者因暑气相关疾病接受治疗。
巴气象部门说,卡拉奇近日最高气温达到45摄氏度,为1979年以截至2015年6月24日,肆虐巴基斯坦南部省份信德省的高温天气已导致近800人丧生。巴政府于23日宣布,在卡拉奇市实施紧急状态。
在持续的热浪侵袭下,卡拉奇市已至少有700余人丧生,信德省其他地区则有30余人丧生。目前,仍有逾千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且不少人处于危急状况,死亡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
继6月20日达到最高气温45摄氏度以来,卡拉奇市近几日气温有所下降。据气象部门消息称,23日卡拉奇市的最高气温为41摄氏度,而与此同时,信德省苏库尔、雅各布阿巴德和拉尔卡纳地区的气温则仍分别高达45摄氏度、44摄氏度和43摄氏度。
由于源源不断的入院人流,及不断增加的遇难者人数,卡拉奇大部分医院已超负荷运转。当地媒体报道称,众多遇难者遗体无处安放,只能不断往上叠加,另有大批坐轮椅和躺在担架上的病人没有病房,只能挤在走廊。
此次热浪来袭正值斋月,一些虔诚的信徒每天日落前杜绝饮食,也成为造成不少人脱水死亡的原因。虽然巴总理谢里夫予以警告,但当地电力供水系统仍不能正常运转,这使得民众对当地政府充满怨气,当地政府被指责应对不力。